⒈ 亦作“庸才”。才能平庸、低下的人。
引《汉书·薛宣传》:“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马謖﹞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文章不痛不痒,真庸才也。”
低劣无用的木材。比喻才干平庸的人。《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也作「庸才」。
庸yōng(1)(形)平凡;不高明:~才|~医|~凡|附~|昏~|平~。(2)(形)(动)用(用于否定式):无~细述|无~讳言|无~赘述。(3)(形)(助)疑问词;表示反问;岂:~有济乎|~可弃乎?
材读音:cái材cái(1)(名)木料;泛指材料:木~|钢~|就地取~。(2)(名)棺材。(3)(名)资料:素~|题~。(4)(名)有才能的人:人~。
因为创作需要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需要作家独特个性的张扬;而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希望接受的正是那种“荆木特立”,而非“樗栎庸材”。
适事机之会,庸材小人皆可以得志,处非其地,用非其时,圣君贤王亦不足以成治功。
吾乃樗枥庸材,不堪泰山之重,祈君屦及剑及,则众擎易举,学院中兴有望!”。
成龙谫劣庸材,荷恩提拔,感戴终身。
何该倾力佐庸材,妙计无从实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