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卖出粮食。
引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若不别作奏请,专守本条,不与减价出糶,深恐今年春夏新陈不接之际,必致大段流殍。”
《元典章·户部七·仓库》:“除已移咨江浙行省,除支持粮斛外,餘有粮数,照依各处目今实直市挨陈出糶接济贫民,仰行下合属体施行。”
清方苞《与徐司空蝶园书》:“岁祲之地,其粮听有司出糶,俟秋成仍糴满原额,分两年带运。”
卖出粮食。
出chū(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2)(动)超出。(3)(动)往外拿:~主意。(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5)(动)发出:~汗。(6)(动)显露:~名。(7)(动)显得量多:不~数。(8)(动)支出:~纳。(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粜读音:tiào粜(动)卖出(粮食)。
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天下州府常平、义仓等斛斗,请准旧例减估出粜,但以石数奏申,有司更不收管,州县得专达以利百姓。
颉颃、出粜、年高德劭……当考官念到“暓儒”一词时,罗弋洋愣住了。
其实经过浸泡缩水以后,至多是足尺而已;二是手头不便可以欠账,到稻麦出粜以后一次结清;三是可以预约品种,下次送上门来任客挑选,而且恪守信用。
他们望着田里地里的庄稼,摸着胡须乐,眼前幻化出粜粮后添置的家具,缝制的衣裤。
东坡料定明岁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贡米一半,又多乞度牒,预先籴米,以备明年出粜。
劝令店铺、殷户平价出粜,从速筹款向外地购运粮食,使风潮得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