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愧读音:kuì愧kuì .(动)惭愧:羞~|问心无~。
辞读音:cí辞cí(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