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乐器名。即火不思。参见“胡拨思”。
引宋俞琰《席上腐谈》:“王昭君琵琶坏,使胡人重造而其形小, 昭君笑曰:‘浑不似。’今讹为胡拨四。”
乐器名。为蒙古族的弹拨乐器。系参照古老乐器火不思的形制制成。面板用桐木,背板、侧板以枫木制成;面板下部开两个云形音窗,音箱内设音梁。置指板及品位。用拨子弹奏,音色醇厚、柔和,音量宏大。多用于合奏、伴奏及弹唱,亦用于独奏。
胡hú(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3)姓。(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6)(名)胡子:~须。
拨读音:bō拨bō(1)(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门。(2)(动)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粮|~款。(3)(动)掉转:~转马头。(4)(~子、~儿)(量)用于人的分组;伙:轮~儿休息。
四读音:sì四sì(1)本义: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2)数目:~个|~位。(3)姓。(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