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子niú bí zi
1. 牛的.鼻子,
英nose of an ox;2. 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
3. 旧时称道士,含讥讽的意味(因道士所梳高髻状若牛鼻)
英(formerly) old Taoist;⒈ 对道士的戏称。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故称。一说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
引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你这先生不要听这牛鼻子説谎,我每日诵经到晚,肚里常是饿的支支叫哩!”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三折:“这牛鼻子大胆!怎生在我跟前,説长道短的。”
《说岳全传》第六四回:“牛通便对诸葛锦道:‘都是你这牛鼻子,叫他去叫船,如今被人捉去。’”
⒉ 牛的鼻子。常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引童边《新来的小石柱》:“石柱说,他在山里放牛,要牛跟着走,就得牵住牛鼻子,抓住牛鼻子,也是抓主要矛盾。”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我们牵着敌人的牛鼻子转了两三圈了,这一次它又来了吧?”
《人民日报》1982.10.11:“实行经营管理的责任制,就是牵住了商业工作的‘牛鼻子’。”
讥称道士之词。说法有二:一、道士头上的高髻很像牛鼻子。二、相传道教始祖李聃骑牛出函谷关,后世乃以牛鼻子称道士。
如:「这下可抓到了城市改革的牛鼻子。」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鼻读音:bí鼻bí(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2)(名)〈书〉开端:~祖。
子读音:zǐ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
在使用牛鼻子字片语方面只是没有点没有人搜索为!
光脚李平时并不光脚,而且爱穿粗布袜子、牛鼻子鞋,把一双脚扎裹得整整齐齐、严严实实。
少年见天机子出招极是迅疾,不敢大意,厉声喝道敌人武功高强,兄弟们保护好粮草,让我来会会这牛鼻子老道。
尝试使用流行的仍然'不如此竞争'牛鼻子字,不愿最流行的和竞争的一些。
言罢赫然而怒,刚要再打,那边莫放却大声笑道“太华山的牛鼻子们就只会欺负年轻人么?”。
湖畔金牛山不仅山形似牛,头、颈、鼻、尾宛然如生,牛鼻也有两孔泉流出,当地人称泉为牛鼻子。
她与牛鼻子有一段长时间同衾共枕之缘,牛鼻子有多少斤两,她岂有不知之理?扑上的瞬间,她粉面杀机怒涌,存心毙敌。
都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拦羊要拦带头羊”。
那是眉毛不是牛角吧?到是长了一牛鼻子。
一本案例,牵好“牛鼻子”社区里的居委会换届选举已顺利完成,街道干部人事办依旧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