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
⒈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参见“三界”。
引《俱舍论·分别世品》:“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但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
《法苑珠林》卷四:“第三无色界,色絶欲劣,故名无色界。”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色读音:sè,shǎi[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界读音:jiè界jiè(1)(名)界限:地~|边~|省~|国~|山西和陕西以黄河为~。(2)(名)一定的范围:眼~|管~。(3)(名)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文艺~|科学~|妇女~|各~人士。(4)(名)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无机~|有机~。(5)(名)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