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张永《元嘉技録》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
唐薛涛《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絃》。”
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诗:“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絃》。”
谢无量《西湖旅兴寄伯兄五十韵》:“哀怨《江南赋》,凄凉《蜀国絃》。”
蜀shǔ(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2)(名)四川省的别称。
国读音:guó国guó(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4)(名)(Guó)姓。
弦读音:xián弦xián(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3)(名)〈方〉发条:上~。(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