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hAo86.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亦作:毁家纾国
⒈ 亦作“毁家紓国”。
引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鬭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紓楚国之难。”
杜预注:“毁,灭;紓,缓也。”
《宋史·度宗纪》:“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毁家紓难,以赎门户之愆。”
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昔卜式输财助边, 子文毁家紓难,卒达其望治之目的。”
《晋书·石苞传》:“今司徒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紓国,乾乾匪躬之志。”
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制》:“夫毁家紓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倾出所有家产以解救国难。语本《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唐.钱珝〈代史馆王相公谢令枢密使宣谕奸邪表〉:「惟当竭诚启沃,戮力弼谐,尽毁家纾难之谋,继图国忘身之策。」也作「毁家纾国」。
毁:毁坏;纾:缓和;解除。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精忠报国、舍身为国、大公无私、廉洁奉公
损公肥私、自私自利、假公济私
毁家纾难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毁huǐ(1)(动)破坏;糟蹋:~损|~坏|~弃|拆~。(2)(动)烧掉:烧~|焚~|销~。(3)(动)毁谤:诋~|~谤|~誉。(4)(动)〈方〉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裤子|~衣服。
家读音:jiā,,jie[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纾读音:shū纾shū(动)缓和;解除。
难读音:nán,nàn,nìng[ nàn ]1.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很多爱国志士都选择了毁家纾难。
爱国志士们毁家纾难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大敌当前毁家纾难的英雄豪杰实在令人敬仰。
国破家亡之际,许多爱国人士不惜毁家纾难。
他算得上毁家纾难了,你和大头、炳南这些当哥哥的,总也该看到。
小人薄有家产,听闻检点阵中尚缺军饷军食,愿意毁家纾难!
提到当年之事,想到今日山河破碎,自己毁家纾难,却收效甚微,完淳一时无语。
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
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杀戮,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人人抱必死之心”“争着死,抢着死”,多少英雄前仆后继,毁家纾难、以身殉国。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过多次抵御外侮的斗争;尤其是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百年以来,有多少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毁家纾难,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保卫我们国家的统一和抵抗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