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1) 喂饱马匹,磨快兵器。喻指准备作战或比赛
英feed the horses and sharpen the weapons——make active preparations for war⒈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宋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明史·沉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讎。”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某( 李咸池 )等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归心,歃血同盟,誓清妖孽;厉兵秣马,力扫腥膻。”
鲁迅《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雠。」也作「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厉兵粟马」、「励兵秣马」、「砺兵秣马」、「砺戈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 陈亮《酌古论 吕蒙》)
秣马厉兵、严阵以待、盛食厉兵、披坚执锐、练兵秣马、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高枕无忧、解甲归田、高枕而卧、马放南山、铸剑为犁
厉兵秣马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查看更多
厉lì(1)(形)严格:~禁。(2)(形)严肃;猛烈:正言~色|雷~风行|声色俱~。(3)(Lì)姓。〈古〉又同“砺”lì;又同“癞”lài。
兵读音:bīng兵bīng(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秣读音:mò秣mò(1)(名)牲口的饲料:粮~。(2)(动)喂牲口:~马。
马读音:mǎ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随著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大学联考失利后,他厉兵秣马,苦读了一年,终于能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