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枕戈待旦”。
见“枕戈待旦”。
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陛下当枕戈达旦,以报父兄之仇,不可听信庸人,狃于和议。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
枕戈待旦、枕戈以待
枕戈达旦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查看更多
枕zhěn(1)(名)枕头。(2)(动)躺卧时把头放在其它东西或枕头上:~戈待旦。
戈读音:gē戈gē(1)(名)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Gē)姓。
达读音:dá达dá(1)(动)通;到:四通八~。(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4)(动)告知;表达:转~。(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6)姓。
旦读音:dàn旦dàn(1)(名)天亮:通宵达~。(2)(名)(某一)天:元~。(3)(名)传统戏剧中扮演妇女的角色名:花~。(4)(名)纤度单位;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维度就是多少旦。
就这样过了整整三天,刘汉东的胡子更长了,岛上虽然有海水反渗透装置,但是谁也没心情洗澡,枕戈达旦,夜以继日,精神都快崩溃了。
可昏庸的徽宗并未因此而警醒,操练兵马枕戈达旦,而是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
看来书中所说,妖族时常犯境,边防军人人枕戈达旦夜不脱甲的言论不虚。
不需要风餐露宿,不需要每夜枕戈达旦,不需要每夜安排人守夜还要提心吊胆的。
人群与寺外上千武僧一道,同军队枕戈达旦,眈眈相向。
夜已深,武官助理给大家排了值班表,轮流守夜,枕戈达旦,预防可能发生的突然袭击。
当发现日本人的炮口缓缓朝向自己的舰队时,大惊失色的陈世英,立即打开军火库枕戈达旦,一边下令战斗戒备,一边紧急向北京政府求援。
放肆,广宁十几万大军枕戈达旦,建奴早已魂飞胆散,怎么可能攻击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