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chūshēng-rùsǐ
(1) 原指从出(.好工具)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后借以形容冒着极大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赞扬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
英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⒈ 原谓从出生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
引《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
《韩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我身边这几个人,是跟着我出生入死过来的,好容易有了今天。”
李瑛《一月的哀思》诗三:“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语出《老子.第五○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形容不避艰险,将生死置之度外。《旧五代史.卷四六.唐书.末帝本纪上》:「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肝脑涂地、九死一生、奋不顾身、历尽艰险、南征北战、冲锋陷阵、粉身碎骨
贪生怕死
出生入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
查看更多
出chū(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2)(动)超出。(3)(动)往外拿:~主意。(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5)(动)发出:~汗。(6)(动)显露:~名。(7)(动)显得量多:不~数。(8)(动)支出:~纳。(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生读音:shēng[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2. 造出:生产。
3.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5.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7.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12. 不熟练的:生手。
13. 未经炼制的。生铁。
14.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15. 甚,深:生怕。生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19. 词尾:好生休养。
20. 姓。
入读音:rù入rù(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3)(动)收入:岁~|量~为出。(4)(动)合乎:~时|~情~理。(5)(名)入声:平上去~。
死读音:sǐ死sǐ(1)本义:生命终止。(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出生入死是生命的自然历程,应予以坦然面对。
战友们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结成的友谊是永恒的。
在那些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里,他们俩始终生活、战斗在一起。
战士们个个出生入死,英勇杀敌,打得侵略军闻风丧胆。
这些男女军人出生入死,扞卫使全国团结一心的价值观。
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出生入死,前赴后继。
我和他在战场共同出生入死,是实实在在的生死之交。
解放军战士出生入死,抢救遇险的群众。
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中朝将士们一起出生入死。
两个战友在出生入死的战斗中结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