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粗通文墨


粗通文墨的词语
粗通文墨的意思

词语解释: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成语解释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他小名楚楚,也是个粗通文墨的女子。”

倚马可待、学富五车

粗通文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粗通文墨

粗通文墨,读音是cū tōng wén mò,成语,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出自《醒世恒言》。
粗通文墨释义
读音:cū

粗cū(1)(形)粗大:这棵树很~。(2)(形)不精细、毛糙:~心。(3)(形)鲁莽:~暴。(4)(形)略微:~具规模。(5)(形)颗粒大:~沙。(6)(形)声音大而低:~门大噪。

读音:tōng,tòng[ tōng ]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读音:wén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读音:mò

墨mò(1)(名)写字绘画的用品;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的汁。(2)(名)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3)(名)写的字和画的画。(4)(名)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5)(名)黑。(6)(名)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7)(名)(Mò)姓。(8)(名)指墨西哥:~洋(墨西哥银元)。

粗通文墨造句

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读报和写信。

此时此景令我不由想起一个粗通文墨的士兵在日记中写的这样一句话。

割风从前当过乡吏,是一个粗通文墨的农民,

春杏不是傻瓜,虽然没学过什么诗词歌赋,却也粗通文墨。

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粗通文墨。

张铁嘴上过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几遍,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

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窥书传大略”,为人“醇谨不佻”,因此深得吴阿衡“怜爱”

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在她的教导之下,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

周重写好文书后,本想给吴山读一遍的,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也粗通文墨。


上一词语:飘风暴雨
下一词语:粗衣恶食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