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正[.好工具]大刚直之气。
⒈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
引《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
《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肱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张可久《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李渔《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 汤显祖《牡丹亭 言怀》)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浩然之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查看更多
浩hào(1)(形)浩大:~繁。(2)(形)多:~博|~如烟海。
然读音:rán然rán(1)(形)对;不错:不以为~。(2)(代)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知其~;不知其所以~。(3)(连)〈书〉然而:事情虽小;~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突~|显~|欣~|飘飘~。〈古〉又同“燃”。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气读音:qì气qì(1)(名)气体:毒~|煤~|沼~。(2)(名)特指空气:~压。(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5)(名)味:香~|臭~。(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8)(动)生气;发怒:~人。(9)(动)使人生气:你别~我。(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天地之事并非生死最大,有些时候,人活的一口浩然之气,才是这世间永远不可弯曲,永远不可摇摆的尊严。
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
在这些英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特有的光明磊落,浩然之气。
文天祥的浩然之气对捍卫民族尊严有重要意义。
学习先辈们的浩然之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着重要的意义。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倡廉洁之风,养浩然之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随着赤红的浩然之气越来越强,一尊高冠博带,手持书卷的儒者形象在魏迟的身后呈现。
务将赤诚之血,浩然之气,荡涤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