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dàshì-yǐqù
(1) 整个局势渐渐变坏,无可挽回
英It is' all up with sb. one's day is gone⒈ 谓有利的局势已经丧失。
引《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势已去,时不再来。”
杨朔《百花山》:“那人见大势已去,就说:‘怎么会不愿意?你看我该怎么办?’”
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敌方大势已去,人心涣散,我方如日方升,方兴未艾。
强弩之末、落花流水、每况愈下、日暮途穷、江河日下
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云蒸霞蔚
大势已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查看更多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势读音:shì势shì(1)(名)势力:权~。(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5)(名)姿态:手~。(6)(名)雄性生殖器:去~。
已读音:yǐ已yǐ(1)(动)停止:争论不~。(2)(副)已经:时间~过。(3)(副)〈书〉后来;过了一会儿:~忽不见。(4)(副)〈书〉太;过:为~甚。〈古〉又同‘以”。
去读音:qù去qù(1)(动)离开:拿~|~世|~职|~留两便。(2)(动)失去;失掉:大势已~。(3)(动)除去;除掉:~病|~火|~皮。(4)(动)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5)(副)过去的;特指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6)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向|从成都~重庆。(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8)用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9)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10)去声:平上~入。去qù(动)扮演(戏剧里的角色):在这出戏中;他~厂长。去qù(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捎~。(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
当你开展的事业从事的行动穷途末路大势已去的时候,与其在那里苦苦挣扎,碍于面子硬撑,倒不如微笑着面对,告诉自己,我这次失败了,重新开始吧!下次我会吸取教训,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的。
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毕竟人终究会互相彻底了解。而待彼此渐渐剥去妆容与外衣,各自皮囊之下的真相昭然若揭,便会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要。伤害与被伤害,算计,抱怨,非要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将尽,方才知道大势已去。舍得或舍不得,挽留或不挽留,皆上演呼天抢地的闹剧。这样的故事,日日夜夜都在上演。
他奉命守城却不做准备,等到兵临城下,他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噬脐何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天皇见日本国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困守华山的敌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得缴械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敌方大势已去,人心涣散,我方如日方升,方兴未艾。
那厮见大势已去,慌张逃跑,心虚所致沿途风声鹤唳提心吊胆慌不择路地乱窜。
眼看大势已去,他们的贪婪和恐惧并不一定使他们团结起来,倒往往反而使他们四分五裂。
势,就是大势所趋,还是大势已去,懂得势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成熟的人!刘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