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引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留住吃茶。言来语去,成了此事。”
《天雨花》第二六回:“言来语去闲谈笑,二更鼓罢又三更。”
你一言我一句的说话。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言来语去闲谈笑,二更鼓罢又三更。《天雨花》第二六回
言来语去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查看更多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来读音:lái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何必~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这个歌我唱不~。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念一遍。大家~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了。他回家探亲~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
9.未来的:~年。~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是新春。不愁吃~不愁穿。黑白桑葚~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各条战线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语读音:yǔ,yù[ 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去读音:qù去qù(1)(动)离开:拿~|~世|~职|~留两便。(2)(动)失去;失掉:大势已~。(3)(动)除去;除掉:~病|~火|~皮。(4)(动)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5)(副)过去的;特指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6)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向|从成都~重庆。(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8)用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9)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10)去声:平上~入。去qù(动)扮演(戏剧里的角色):在这出戏中;他~厂长。去qù(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捎~。(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
接下来,两人不断地言来语去,大蝙蝠催促赶快完成宣誓仪式,并以仪式完成立即开始教学为诱饵,贝罗林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继续下去。
楚江童禁不住言来语去,对她挑逗道。
凡是没有男子在家,见他有意与你说话,或言来语去,笑容可掬,这个就有你的意思了。
雁公子见文小姐言来语去,甚是多情,然而十分庄重,尚不失千金体态,倍加钦慕,便道“小生粗鄙,深蒙小姐错爱,但不知可能长聚否?”。
双方围绕着耿光亮言来语去,却半天没入主题,耿福地开始不耐烦了,脱了脚上的老布鞋,盘腿坐在炕上,直对了两个不速之客。言来语去造句。
直生与他言来语去,觉得更深了,心里动念道“他是个鬼,我与他说话已久,不要为鬼气所侵,被他迷了。
所以,他们跟肖子鑫开玩笑,言来语去之中,不无羡慕妒忌恨。
言来语去成僝僽,意恶情凶要报冤。
就在我们言来语去的时候,早苗他们已经走到很远的地方了。
两人饮酒中间,言来语去,眉目送情,又不须用着马泊六,竟是自家觑面打话,有什么不成的事?只是耳目众多,也要遮饰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