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省作“盗憎”。
引语出《左传·成公十五年》:“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难。’”
《后汉书·马援传》:“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於善,非敢譎以非义,而嚣(隗嚣 )自挟姦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於臣。”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復虑盗憎主人,愿罢之。”
汉刘向《说苑·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唐薛能《春日寓怀》诗:“幽拙未谋身,无端患不均;盗憎犹念物,花尽不知春。”
宋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臣观汝士之所为略无私过,盖盗憎民怨尔。”
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世业为奴有,空名任盗憎。”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御,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
盗怨主人
盗憎主人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查看更多
盗dào(1)(动)偷、偷窃:~取。(2)(名)抢劫财物的人:强~。
憎读音:zēng憎zēng(动)厌恶;恨:~恶|~恨。
主读音:zhǔ主zhǔ(1)(名)接待别人的人:~人|宾~|东道~。(2)(名)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物~|车~。(3)(名)旧社会中占有奴隶或雇用仆役的人:~从|~仆|奴隶~。(4)(名)当事人:~顾|失~|事~。(5)(名)基督教徒对上帝、伊斯兰教徒对真主的称呼。(6)(形)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队|~峰|~干|~稿|~根|~管|~机|~课|~力|~梁|~粮|~食|~事|~轴|~力军。(7)(形)负主要责任;主持:~妇|~婚|~机|~讲|~将|~考|~帅|~位|~演|~治。(8)(动)主张:~伐|~和|~战。(9)(动)预示(吉凶祸福、自然变化等):早霞~雨|晚霞~晴。(名)对事情的确定的见解:~见|心里没~。(形)从自身出发的:早霞~雨|晚霞~晴。(名)对事情的确定的见解
人读音:rén人rén(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盗憎主人,横逆交逼,此诚不可一朝居也。
日本本来对不起中国,却摆出一副盗憎主人的无赖架式,挖空心思和中国较劲。
束手就擒?果然有盗憎主人之风范。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况以神明华胄,匍匐犬羊之下,盗憎主人,横逆交逼,此诚不可一朝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