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泉之水,现代汉语成语,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或不义之财。
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
嗟来之食
查看更多
盗dào(1)(动)偷、偷窃:~取。(2)(名)抢劫财物的人:强~。
泉读音:quán泉quán(1)(名)泉水:矿~|甘~。(2)(名)泉眼。(3)(名)钱币的古称:~币。(4)(名)姓。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水读音:shuǐ水shuǐ(1)本义:(名)水。(名)(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3)河流:汉~。(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5)(~儿)稀的汁:药~。(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8)姓。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偷来的水能用的安心吗?
还有你真是个不分好歹之人,难道你没听说过‘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者不食嗟来之食’嘛!襄阳王乃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须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劳苦大众人格与领导们是平等的。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已经流传数千年,个中大义宏理不言而喻。
‘君子不饮盗泉之水,恶其名也’,用投降的名义设计捉他主将,我是断断不能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是不改气节的任性。
智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难过并不需要公开演出来博取同情,请不要让好心人心寒!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一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姚志方写了一幅字“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