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引《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胤到徐州见布,称説:‘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
《明史·孙鑨传》:“乃至鑨割渭阳之情, 南星忍秦晋之好。”
亦作“秦晋之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后遂以秦晋之好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三侠五义.第四回》:「他若将我孙儿治好,何不就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呢?」也作「秦欢晋爱」、「秦晋之缘」。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秦晋之缘、天作之合、两姓之好、朱陈之好
反目成仇
秦晋之好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泛指两家联姻。
查看更多
秦qín(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4)(名)(Qín)姓。
晋读音:jì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朝代名。1.(265—316)。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为刘裕所灭。西晋、东晋合称两晋。2. 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契丹所灭。
3.山西的别称。
4.进;升:~见。~级。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好读音:hǎo,hào[ hǎo ]1.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您好。安好。
3. 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4. 容易:好办。好使。好懂。
5. 完成,完善:办好了。
6. 表示应允、赞成:好!你干得不错。
7. 很,甚: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
8. 便于: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9. 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下可坏了!
他们两个村结下了秦晋之好。
他们两人情投意合愿结为秦晋之好。
今天大家前来祝贺你们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他们两家既然已成秦晋之好,现在一家遇上困难,另一家解囊相助,也是自然的。
心想如此便可以和赵兄弟结秦晋之好,做个亲家。
鲜于家与主公结成秦晋之好,当是主公一体。
今日小女出嫁,我魏家与杜家缔结秦晋之好。
最后,他们终于结为了秦晋之好。
孙刘两家情同一家;刘使君更与孙将军结秦晋之好。
两人从小便结了秦晋之好,到了年龄便顺理成章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