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封建王朝或帝王更迭,常自称应天命、顺人心而习用此语。
引《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汉班彪《王命论》:“虽其遭遇异时,禪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
《新唐书·苏安恒传》:“陛下膺先圣顾託,受嗣子揖让,应天顺人,二十餘年,岂不闻虞舜褰裳、 周公復辟事乎?”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主公仁义著於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洋军将士文》:“义师之起,应天顺人,扫专制之餘威,登国民於袵席。”
《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
三国魏锺会《檄蜀文》:“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
顺应天命和民心。唐.李德裕〈项王亭赋〉:「自古聪明神武之主,未尝不应天顺人,以定大业。」《三国演义.第四回》:「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也作「顺天应人」。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周易 革》:“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小生之意,不过应天顺人,何必留名?(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应天顺民
应天顺人联合式;作定语;指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查看更多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天读音:tiān天tiān(1)(名)头顶。(2)(名)天空:~边。(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6)(名)季节:春~|三伏~。(7)(名)天气:阴~。(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
顺读音:shùn顺(1)(动)本义:顺着。(2)(动)向着同一个方向:~风。(3)(动)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4)(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这篇文章还得~一~。(5)(动)趁便;顺便:~手关门。(6)(动)适合;如意:~心|~眼。(7)(动)依次:~延。(8)(动)顺从:归~。(9)(动)姓。
人读音:rén人rén(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
阐教!阐者,应述天道也,应天顺人,阐发大道,教化众生,以盘古幡镇压气运,阐教,立。
阐者,应述天道也,应天顺人,阐发大道,教化众生之意。
他有一米八的身材,在摘下眼镜时完全是一名眉目清朗的美青年,而戴上他那特制的黑缘细边的妖力护目镜后,则完全挥发出他应天顺人,脱略痕迹的妖孽形象。
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微臣窃惟陛下应天顺人,发号施令,躬亲大礼,昭布鸿泽,孜孜庶政,业业万几。
再说,我洪承畴也是从小饱读诗书,归顺大清,实是应天顺人,以天下苍生为念。
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老臣不过应天顺人,断不敢逆天而误主公也。
因些,史学家一般都认为陈桥兵变中的赵匡胤的行为实在出自无意,是应天顺人,以仁得天下,故可比美于上故圣人舜帝、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