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随侯之珠


随侯之珠的词语
随侯之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传说中随侯所得的宝珠。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随侯所得的宝珠。参见“随珠和璧”。

引《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月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
亦省作“随珠”。 汉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唐韩愈《通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
王闿运《嘲哈密瓜赋》:“车仄担踣因缘而进者,家家以为随珠,人人忘其鱼目。”

国语词典:

古代传说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贵的物品。参见「隋侯之珠」条。

成语解释

比喻珍贵的物品

《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隋侯之珠

随侯之珠作宾语;比喻珍贵的物品。

查看更多

随侯之珠释义
读音:suí

随suí(1)本义:跟从。(2)(介)跟(表示所依据的条件):~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更新知识。(3)(动)顺从:~顺|~风转舵。(4)(连)任凭:~意。(5)(动)顺便:~手。(6)(动)像:他举止~他爸爸。(7)(副)随时;表示前后的动作紧接着发生:~叫~到。(8)〈连〉不管;无论:~他去吧。(9)姓。

读音:hóu,hòu[ hóu ]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 姓。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hū

珠zhū(1)(名)珠子:~宝|~翠|~帘。(2)(名)(~儿)小的球形的东西:泪~儿。

随侯之珠造句

若止取襄阳,又岂足亲劳大驾乎?未有动天下之众而为一城者,所谓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也。

宅,虽然并非真的藏着随侯之珠、和氏之壁,但也确有一些稀世珍品,老先生看得很重,从不示人,现在也都千金散尽,付与明月清风了。

听到随侯珠,王轩脑子一炸,春秋有二宝,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

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

《庄子》里曾经提及这颗随侯之珠,说“其质甚美”。


上一词语:重庆侯氏
下一词语:应景之作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