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
父母遗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自身。
查看更多
1. 爸爸,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母读音:mǔ母mǔ(1)(名)母亲:~女|老~。(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6)(Mǔ)姓。
遗读音:yí,wèi[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体读音:tǐ,t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一名将父母遗体保存在冰冻棺木多年,希望有朝一日能让他们起死回生的法国男子说,在冷藏系统故障后,他终将遗体火化。
虽然到卢娇家去过夜让楚氏兄妹觉得有些别扭,但考虑到变成怪物的父母遗体还留在另一间屋子里,他们俩痛快地接受了卢娇的邀请。
当林逸辰准备发怒时,已经看到了完好无损的父母遗体。
而后他又将父母遗体小心的抱起放入坟墓,用双手给他们盖土。
时而跪在父母遗体前,抱着痛哭流涕的妹妹,发誓一定要手刃不共戴天的仇人斯维因。
他没有想到黑衣人如此残忍,连父母遗体都不让埋葬。
文士问蔡芳要将父母遗体送到哪儿安葬。
等到雨过天清后,朱元璋兄弟二人赶回到山脚下,发现当时安放自己父母遗体的地方已经被山洪爆发带来的泥沙堆成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