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往迎来sòngwǎng-yínglái
(1) 送别将离去的人,迎接新来的人。也作“迎来送往”
例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他。——《礼·中庸》例红旗青蓋鸣钲处,都是迎来送往人。——宋·杨万里《过.莺斗湖》英see off those who depart and wele the arrivals⒈ 送往者,迎来者。多指应酬客人,接送官员。
引《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农夫﹞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弔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宋杨万里《儿侄新亭相迎》诗:“百年事业何为者?送往迎来过一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另外还要有些耗费,如送往迎来、吊死丧、问疾病、养育孤儿幼童,实在是勤苦已极。”
亦作“送往劳来”、“送去迎来”。 《楚辞·卜居》:“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⒉ 指娼妓接送嫖客。
引宋王明清《摭青杂说》:“丰衣足食,不用送往迎来,此亦妾所愿也。”
郭沫若《女神·湘累》:“哦,你是要叫我去做个送往迎来的娼妇吗?”
迎接来者,送走离去的。形容人忙著应酬的情形。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他。”
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送旧迎新、送去迎来
送往迎来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查看更多
送sòng(1)(动)本义:传送。(2)(动)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报|~款。(3)(动)赠送:奉~|~礼。(4)(动)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客|~朋友。
往读音:wǎng往wǎng(1)(动)本义:到……去:走~。(2)(动)去:奔~|~往。(3)(介)向(某处去);朝:~东|水~低处流。(4)(形)过去的:~事|以~。
迎读音:yíng迎yíng(1)(动)迎接;迎合:~春|~风|~候|~送|欢~|出~|逢~|欢~|阿谀逢~|曲意逢~。(2)(副)向着;冲着:~面|~风|~亲|~娶|~击|~头|~战|~头痛击。
来读音:lái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何必~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这个歌我唱不~。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念一遍。大家~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了。他回家探亲~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
9.未来的:~年。~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是新春。不愁吃~不愁穿。黑白桑葚~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各条战线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我就尽地主之谊,送往迎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在旅游高峰期,我们总是起早贪黑,送往迎来,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个月来,我被临时抽调去搞接待工作,从早到晚,送往迎来,真忙得够呛。
饭店里的迎宾小姐每天不知送往迎来了多少客人。
这里送往迎来,成就相聚和分离。
,婚丧喜庆,送往迎来,都由首县办差。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表示容易为性欲犯罪,女性则被迫,坠入风尘、火坑,于烟花界送往迎来。
丁晓是精通送往迎来的专家,对于什么人该友好,什么人该奉承,什么人该私下里有所表示,他一清二楚,总是使上级机关来人,称心满意而去。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