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经明行修


经明行修的词语
经明行修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经学博洽,德行美善。
2.古代选拔(.好工具)人才的科目之一。

引证解释:

⒈ 经学博洽,德行美善。

引《汉书·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后汉书·寇恂传》:“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⒉ 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引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汉辟士四科:德行志节、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刚毅明勇。”
宋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奏议》:“其经明行修一科,亦乞详议,早行废罢。”

成语解释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经明行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经明行修

经明行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īng míng xíng xiū,意思是指通晓经学,品德端正。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
经明行修释义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读音:míng[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行为举止。品行、操行、德行

走、走路。直行、前行、寸步难行

前往。南行、与子偕行

流动、流通。发行、运行、风行一时

做、从事、实施。行医、行善、实行

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行了。

能干、能力强。你真行。

行书的简称。行草、行楷、真行

不久、将要。行将就木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xiū[ xiū ]

1.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修剪。

4.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7. 长(cháng),高:修长。

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9. 姓。

经明行修近义词
满腹经纶,德才兼备,品行端正,通晓经学
经明行修造句

文先生经明行修,深得学生的敬爱。

值得注意的是,邓蓉镜就读的应元书院对于院长的规定是“由督抚学臣,不分本地邻省,已仕未仕,择经明行修者,为多士模楷”。

可至今尚未查找到光绪御赐亲书的“广雅书院”匾额,但几经考证后,他终于确定了意喻为“学问渊博、平个端正”的“经明行修”匾额题词。

习儒学,经明行修,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谱云其“户履堂满,经其指授,多所成达”。

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湖南省近岁以来,人材蔚起,……庠序之中,经明行修、践履克敦者,谅更不乏其人。


上一词语:三军用命
下一词语:四大發明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