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梓wénzǐ
(1) 有斑文的梓木
英Chinese catalpa with the streaks⒈ 有文理的梓树,为良木美材。
引《墨子·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枏、豫章。”
《史记·滑稽列传》:“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兰茝以芬馨剪刈,文梓以含音受伐。”
明宋濂《田氏<哀慕诗集>序》:“其妇公陈君本心曰:‘是不可以无传也,将刻诸文梓。’”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楚有长松、文梓、楠木、豫章。”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梓读音:zǐ梓zǐ(1)(名)梓树;乔木:桑~。(2)(名)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