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徇私xùnsī
(1) 为了私情放弃原则,而做不合法的事
英practise favoritism⒈ 曲从私情。
引汉桓宽《盐铁论·刺复》:“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
宋苏轼《论每事降诏约束状》:“若受贿徇私,罪名重者,自从重。”
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惟以发抒党见为期,不以发抒民意为期,乃及工商诸政,则未有不徇私自环者。”
受私情左右,不能秉公处理事物。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宋.苏轼〈论每事降诏约束状〉:「若受贿徇私,罪名重者,自从重。」也作「徇情」。
徇(1)(动)依从;曲从:~情|~私。(2)(动)〈书〉对众宣示。(3)(动)〈书〉同“殉”。
私读音:sī私sī(1)本义:禾名。(2)(形)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产|~仇。(3)(名)私心;私利。(4)秘密而不合法:~法|~党。(5)(形)暗地里、私下:~通|~了。
有谁胆敢阴谋捣乱,破坏社会治安,一律治罪,言出法随绝不徇私。
我们革命者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却不是六马仰秣。
有人说他六亲不认,其实他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他凡事都公正无私,徇私枉法的事他从来不干。
大敌当前,他不徇私情,揭露了叔父叛国投敌的罪行,这种大义灭亲的行动,令人敬佩。
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前来办事,他都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从不徇私舞弊。
他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事情败露后,受到开除公职的处分。
他的父亲身为国家干部,从不徇私舞弊。
明代的清官海瑞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法官审案,应秉公办理,不能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