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石虎


石虎的词语
石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2.似虎的(.好工具)石头。

引证解释:

⒈ 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其东谓之石虎冈 ……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粉水》:“粉水旁有文将军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

⒉ 似虎的石头。

引隋卢思道《从军行》:“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宋史·元达传》:“达私喜曰:‘我闻李将军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歟?’”

网络解释:

石虎 (后赵武帝)

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三位皇帝,明帝石勒之侄。333年,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承。翌年,石虎废杀石弘,自立为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中国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石虎在位期间,表现了其残暴的一面,因此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石虎卒年五十四岁,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后赵逐渐衰落。
石虎释义
读音:shí,dàn[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上一词语:石女
下一词语:石墨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