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shíkè
(1) 刻着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
英carved stone(2) 石碑或其石制品上面刻的文字、图画
英stone inscription⒈ 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琅邪臺,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后》:“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丝。”
金元好问《济南杂诗》之五:“石刻烧残讌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读书台》:“济南近有人耕田间,掘得‘读书臺’三字石刻。”
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宋人的《唐风图》和《耕织图》,现在还可找到印本和石刻。”
⒉ 镌雕石制品。
引《人民日报》1959.9.19:“有些技艺精湛的石刻艺人,只能背上几块石头,天涯海角到处流浪。”
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碣、崖壁等。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刻读音:kè刻kè(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3)(名)时间:顷~|立~|即~|此~。(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5)(形)刻薄:尖~|苛~。(6)同“克”。
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痛则大哭,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摩崖的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真爱。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晾衣绳还拴在树上,老门栓扔在地上,陶瓶土罐堆在窗台上,碎石头堆砌的小神龛立在绝壁前,甚至还有一尊石刻的土地爷发呆地坐在里边。
从燕岭摩崖石刻归来,骑行半小时后就会看见王氏大宗祠,它是埔心村古建筑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葫芦山是摩崖石刻荟翠之地,在北岩和南岩上都有历代的名宦鸿儒留题甚多,至今尚存一百三十多处,蔚为大观。
《徐霞客游记碑廊》是《游记》的“精选本”,它与明代的《晴山堂石刻》古今合壁,互相辉映,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瑰宝而流传永久。
据介绍,危险出现在宝顶石刻的“观经变”和“地狱变相”背后。
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
以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在酸催化下,在醇溶液中经水解缩聚制备出石刻保护有机硅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