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引唐裴说《怀素台歌》:“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曾巩《墨池记》:“﹝临川﹞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
⒉ 指砚。
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墨地皮棚》:“王僧彦父名师古,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⒊ 指习书写字处。
引唐元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沉德符《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⒋ 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墨mò(1)(名)写字绘画的用品;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的汁。(2)(名)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3)(名)写的字和画的画。(4)(名)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5)(名)黑。(6)(名)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7)(名)(Mò)姓。(8)(名)指墨西哥:~洋(墨西哥银元)。
池读音:chí池chí(1)(名)护城河。(2)(名)池塘:游泳~。(3)(名)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花~。(4)(名)池子。(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