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及明帝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
明夏完淳《大哀赋》:“备礼乐於虎观,絶烽火於狼烟。”
清吴伟业《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龙门夜,论文虎观秋。”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观读音:guān,guàn[ guān ]1.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