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东边的外城。
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伐齐 ……壬寅,焚东郭、北郭。”
晋潘岳《西征赋》:“弔爰丝之正义,伏梁剑於东郭。”
《水浒传》第五回:“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摆队成伍,从东郭门而入。”
⒉ 指东城外,东郊。
引《宋书·谢灵运传》:“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 太祖令州郡履行。”
唐白居易《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诗:“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⒊ 狡兔名。“东郭逡”的省称。参见“东郭逡”。
引《三国志·魏志·袁谭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此韩卢、东郭自困於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
⒋ 复姓。 春秋齐有东郭偃。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东边的外城。
东dōng(1)(名)方向名;指日出的一边:~方。(2)(名)主人;请客的人:房~。(3)(名)姓。
郭读音:guō郭guō(1)(名)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东~。(2)(Guō)姓。
东郭先生对狼大发慈悲,险些丧了性命。
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险些丧了性命。
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狼却恩将仇报,把东郭先生吃掉了。
东郭先生救了狼,那只狼却恩将仇报想要吃掉他。
当然,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不会真的迷失在戈壁大漠那列火车上演绎的虚幻光影里,成为贻笑千古的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以为狼要吃驴子,赶忙用身体挡住。可狼又说:“一头驴填不饱我的肚皮。”。
这毕竟是越王对他信任的开始,东郭两面三刀的暗笑着。
这不是当代“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吗!
好心没有错,但也要分清是非,不分原则的善良,是“愚善”,就像东郭先生一样。因此,在没有搞清一件事是否值得做之前,要敢于说“不”,不要被他人利用,更不要一不小心成为他人的替罪羊。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埽墓之风气十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