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匡廓”。轮廓;边廓。 《参同契》卷上:“《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引《坎》《离》匡郭,运轂正轴。”
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谨以见闻最真,庶可传信。匡郭已粗备,愈於求诸野。”
明叶盛《水东日记·二程遗书》:“宋时所刻书,其匡廓中摺行上下不留黑牌,首则刻工私记本版字数,次书名,次卷第数目,其末则刻工姓名。”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丹阳丁皋,字鹤洲 ……撰《传真心领》二卷。分三停五部,先从匡廓画起。以为肖与否,皆繫于是。”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传真心领》:“余观世人画像多从鼻起, 丁氏则先画匡廓。”
匡kuāng(1)(动)〈书〉纠正:~正|~谬。(2)(动)〈书〉帮助;救:~助。(3)(动)〈方〉估计:~计|~算。(4)(动)料(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6)(动)(Kuānɡ)姓。
郭读音:guō郭guō(1)(名)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东~。(2)(Gu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