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浮丘公。参见“浮丘公”。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李善注引《列仙传》:“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唐李白《凤笙篇》:“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司马光《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浮丘袂,沧海横飞万餘里。”
⒉ 复姓。 汉有浮丘伯。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浮fú(1)(动)基本义: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4)(形)可移动的:~财。(5)(形)暂时的:~记|~支。(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丘读音:qiū丘qiū(1)(名)小土山;土堆:荒~|沙~|坟~|~子。(2)(动)浮厝:先把棺材~起来。(3)(量)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田。(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