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xuétián
(1)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其收入作为学校经费
英school-owned land⒈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学校基金。
引《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元元年》:“庚辰,判国子监孙奭言:‘知兖州日,建立学舍以延生徒,至数百人,臣虽以俸钱赡之,然常不给。自臣去郡,恐渐废散,乞给田十顷为学粮。’从之。诸州给学田始此。”
清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于私田之公于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于士者曰学田。”
《清史稿·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卹贫士。”
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充作学校基金。
学xué(1)(动)学习:~书法。(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4)(名)指学科:化~|数~|新~。(5)(名)学校:小~|大~。
田读音:tián田tián(1)姓:~老头|老~头。(2)(名)田猎:田径赛。(3)(名)田地:~埂|~野。
书院在围绕学田经营的利益博弈中,扮演了在场却缺席的社会角色;
乡绅、富户通过经营书院学田而攫取利益成为破坏地方书院生态均衡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学田时常被谋求更大利润的租户转租顶卖,而被豪强势要霸占或遭胥吏侵蚀的现象也所在多有。
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清代秦蕙田历经三十八年,完成了一部洋洋数百万言的礼学巨著——《五礼通考》。
他对田开之说:「我听说你的老师祝贤先生善于养生之术,你在他那儿受业多年,想必已学得了不少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