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姧偷”。亦作“奸偷”。指为非作歹,偷盗财物。
引汉王褒《僮约》:“往来市聚,慎护姧偷。”
唐韩愈《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宋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银铜场,冶者復业,而岁课大溢,为尉能发奸偷。”
奸jiān(1)(形)奸诈:~笑|~计。(2)(形)不忠于国家(或君主):~臣。(3)(名)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内~|为党除~。(4)〈口〉(形)自私;取巧:藏~耍滑。奸jiān(动)奸淫:通~|强~。
偷读音:tōu偷tōu(1)(动)基本义: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2)(动)瞒着人。(3)(动)抽出时间。(4)(动)苟且敷衍;只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