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忧yīnyōu
(1) 深深的忧虑
例殷忧必竭诚。——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英seriously anxious⒈ 忧伤。
引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四:“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诗:“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頽。”
唐杜甫《寄贾司马严使君》诗:“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
郭沫若《集外(一)·夕阳时分》:“儿对着那些风光非常欢娱,我的心中却隐隐有殷忧难慰。”
深忧。《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三》:「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唐.魏征〈论时政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也作「隐忧」。
1. 富裕,富足:殷实。殷阜。殷富。
2. 深厚,恳切:情意甚殷。殷切。殷勤。
3. 众,多:“士与女,殷其盈矣”。
4. 盛,大:殷祭。
5.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殷墟。
6. 姓。
忧读音:yōu忧yōu(1)(形)忧愁:~烦|~惧|~闷|~戚|~伤|~心|~虑。(2)(名)使人忧愁的事:~患|担~|分~|隐~|内~外患。
当然我没有理由说他们不会殷忧启圣,就像赤壁鏖兵时曹营里会有谋士想到孙刘诈降火攻的计谋一样。
陛下以万乘之尊,履布衣之礼,服粗席藁,水饮疏食,殷忧内盈,毁悴外表,而躬勤万机,坐而待旦,降心接下,仄不遑食,所以劳力者如斯之甚。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我和他各满怀了不易诉说的殷忧和别意,呆呆地在荒冷的墓园中站了一会,叫照相的替我们留了一个影便回来了。
使蕡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愤胔,有望于陛下。
我们这个时代所受的考验只是一个,是否在殷忧之后启出了圣贤,是否在多难之后唤起来英雄。
石苞桑之固,凡我同胞,皆食数圣人之旧德与历代逸民遗"忧患之所饷遗也,故曰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不然,一旦君侯自绛都归国,以彼之情性而论,闻知墨家学难,必急于星火,亲临西河学宫,稽察其中之详情,吾则殷忧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矣。
隋氏之季,四海沸腾,朕运属殷忧,戡翦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