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遯隐”。
⒉ 犹隐藏。一本作“遁隐”。
引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
⒊ 遁世隐居。
引唐柳宗元《龙安海禅师碑》:“遁隐乖离,浮游散迁,莫徵旁行,徒听诬言。”
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我们宜不染于污泥,遁隐山林,与自然为友而为人生之逃遁者。”
遁dùn(动)逃走:逃~。
隐读音:yǐn[ yǐn ]1.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2. 伤痛:隐恻。
3. 怜悯:恻隐之心。
挽得白梅香染衣,衣上血痕稀;雕刻朱颜相思语,语罢无人应。江山犹将多情记,记她风华极,遁隐往梦甘入局,局中迷。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行了遁隐之术,我潜入相府晚月的房间,她正对着蜡烛发呆,时不时地挑去灯花,灯火摇曳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天真率性的少女。
我发现我的房屋位置正是这样一个遁隐之处,它是终古常新的没有受到污染的宇宙一部分。
李明欣望着那九道流光遁隐一般摸不到痕迹的剑影,只感一阵无能为力,心中不断打鼓,舞动着无形气剑,在胸前形成一道道剑幕,护住自己要害之地。
我刚才是在你体内种下一蛊你才得以遁隐,这蛊虽可使人遁隐,但却会在五日后反噬人的脑髓。
想学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气笼遍,远无垠,还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