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南阳


南阳的词语
南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阳Nányáng

(1)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好工具)葛亮《出师表》英Nanyang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 春秋晋地。

引《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於是始启南阳。”
杨伯峻注:“《水经·清水注》引马融曰:‘ 晋地自朝歌以南至軹为南阳。’……则南阳大约即河南省新乡地区所辖境,亦阳樊诸邑所在地。”
《史记·秦本纪》:“魏入南阳以和。”

⒉ 古地名。 战国齐地。

引《孟子·告子下》:“一战胜齐,遂有南阳。”
杨伯峻注:“即汶阳,在泰山之西南, 汶水之北。”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
清宋琬《渔家词》:“南阳之南嶧山北,男子不耕女不织。”

⒊ 郡名。 秦置,包有河南省旧南阳府和湖北省旧襄阳府。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唐韩愈《题广昌馆》诗:“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清王士禛《南阳》诗:“汉家陵闕晚烟重,路入南阳识旧封。”

网络解释:

南阳 (河南省地级市)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1个直管市。户籍人口1010.75万人,常住人口863.4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全国冶铁中心,屈原扣马谏王地,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地,秦设南阳郡治宛城,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南水北调,源起南阳淅川。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南阳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城市规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月季之乡、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5年南阳入选中国新兴城市投资吸引力排行榜20强。2017年6月南阳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0月,获得“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南阳释义
读音:nán[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读音: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4)(形)凸出的:~文。(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7)(形)带正电的:~电|~极。(8)(名)指男性生殖器。(9)姓。

南阳造句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

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也是著名盗目,闻风趋集,一同入伙,就借洞庭湖北的绿林山,作为巢窟。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处在武汉、郑州、西安等省会城市三小时交通圈内,一小时即可到达襄樊、十堰、南阳。

秦灭魏,迁孔氏南阳……家致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炎柳先一步站在南阳面前,火焰之势焦金烁石!“他们三人能力不一,但无论哪个都超出同龄人太多。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说话的是南阳城外二十里铺的宋老爷,这老小子虽然没有功名在身,但是靠着祖上三代的经营,家里已经是二十里铺数的着富户了。

、南阳盆地周围有取之不尽的石材资源。

清代官员顾嘉蘅还曾为此写下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上一词语:陷穽
下一词语:西阳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