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以“鹅珠”作舍身护戒之典。
引据《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门口,珠师停止穿珠,为和尚入内取食。其时一鹅来,吞其珠,珠师持食来而不见珠,疑和尚而责之。和尚恐珠师杀鹅取珠,说偈讽之。珠师不听,遂缚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尽出血,这时鹅来食血,珠师怒,打杀鹅。和尚至此才说明真相,珠师开鹅腹而见珠,乃大哭,对和尚说:“汝护鹅命不惜於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
唐张鷟《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鵞珠护戒,标苦节於坚林;龙镜澄空,照真规於静域。”
唐郑素卿《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郎和尚碑》:“鹅珠在冰雪之中,鹤貌出风尘之外。”
鹅é(名)禽类;颈长、腿高、尾短、脚大有蹼;前额有肉瘤;能游泳;著名的良种有广东狮头鹅等。
珠读音:zhū珠zhū(1)(名)珠子:~宝|~翠|~帘。(2)(名)(~儿)小的球形的东西: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