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人名, 汉代孝女。 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 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 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引元王逢《银瓶娘子辞》:“官家明圣如汉主,妾心愧死緹縈女。”
明陆采《明珠记·宫怨》:“心空切,救不能,梦魂长遶夏臺城,怎得似緹縈。”
聂绀弩《女子教育一文献》:“有家庭,她们就是救父的缇萦,替父的木兰,举案齐眉的孟光。”
人名。汉文帝时的孝女,为太仓令淳于意最小的女儿。文帝四年,淳于意有罪当处肉刑,系狱长安,萦随父入长安,上书愿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恻然感念其孝心,即免除肉刑,赦回淳于意。
缇tí(形)〈书〉橘红色。
萦读音:yíng萦yíng〈书〉围绕;缠绕:~绕|琐事~身。
虽然父女之情远为深厚,但是缇萦表达感情的方式却并无太大不同。
小女孩名叫缇萦,一大早特地从上海赶到杭州参加义卖。
王静事件是现代版“缇萦上书”。
西汉的法律,在条文上比秦朝少,某些特别残忍的肉刑,也因为缇萦的上书,被汉文帝废了。
据史载,汉初文帝改刑罚的原因,是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
淳于意,即“缇萦救父”故事中的那个父亲。
缇萦,西汉名医淳于意的女儿。
缇萦救父美名扬,刘恒的仁德也随之传于四海。
记者注意到,小桥的扶栏上印刻着一则则中华传统经典道德故事,如“缇萦救父”、“赵氏孤儿”等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
父亲时节我敬爸妈,传统美德代代延续。晋国孝子卧冰求鱼,汉代孝女缇萦救父。孝行善举感天动地,伦理道德流传千古。养儿育女含辛茹苦,养亲必敬不忘父母。祝天下父亲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