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沉默无言的样子。
引《荀子·不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
王先谦集解:“君子有至德,所以默然不言而人自喻其意也。”
梁启雄释:“嘿同‘默’。”
汉刘向《说苑·尊贤》:“宣王嘿然无以应。”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鴇儿不料公子有银,嘿然变色,似有悔意。”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嘿然,又不做声。”
不作声。《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徽宗心颇疑之,嘿然无语。」《文明小史.第二○回》:「贾子猷听了,只得嘿然。于是催兄弟及姚小通起来梳洗。」也作「默然」。
1. 同“默”。
然读音:rán然rán(1)(形)对;不错:不以为~。(2)(代)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知其~;不知其所以~。(3)(连)〈书〉然而:事情虽小;~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突~|显~|欣~|飘飘~。〈古〉又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