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
寺院传授出家戒律。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戒读音:jiè戒jiè(1)(动)防备;警惕:~心|~备|~骄~躁。(2)同“诫”。(3)(动)戒除:~烟。(4)(名)指禁止做的事情:酒~|杀~。(5)(名)佛教戒律:受~。(6)(名)戒指:钻~(镶钻石的戒指)。
来自福建莆田广化寺的开堂大师父空性法师及引礼师宽悟法师、正参法师、斯性法师、演悟法师等,近年来常随学诚大和尚承担传戒活动。
三十七年冬天,性老回国,在南普陀寺举行传戒法会。
沙泥戒,比丘戒,菩萨戒,合成‘三坛传戒’。
合十顶礼,五体投地,由顾和尚摩顶传戒,一律成为佛教徒。
明末清初有如馨在金陵灵谷寺传戒说律,南山宗又得重兴。
王常月广授度牒,还长途跋涉到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传戒,于是,龙门风教遍于天下。
戒尺用于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
清代以来,天隆寺出现了成拙、怀空、如登、德滋、怿安、安龙等高僧,弘扬律学,开坛传戒,声誉远播。
我有一师弟法名都烈,根基修为都在我以上,是着名的律宗传戒大师,在江苏句容宝华山宝华寺当住持,我修书一封,你前往受戒便了。
用于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