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议nǐyì
(1) 行动(.好工具)之前的计划、筹划
英proposal(2) 草拟
例拟议规划英draft⒈ 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
引《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
《朱子语类》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黄宗羲《四明山九题考》:“陆皮未尝亲至,止凭遗尘之言,凿空拟议。”
⒉ 比拟。
引《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杜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
⒊ 犹建议。
引郭沫若《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云南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云南 ‘省花’之拟议。”
⒋ 打算,计议。
引叶圣陶《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
拟订或提议。
如:「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后,证明他的拟议是正确的。」
拟nǐ(1)(动)设计;起草:草~。(2)(动)打算;想要。(3)(动)模仿:~态。
议读音:yì议yì(1)(名)意见;言论:提~|建~|异~。(2)(动)商议;讨论:~价|~决|~事|~席|~院|~定书。
拟议中的改革不可能抵消掉这种危险。
训诱之至,审谕之方,纵圣达立言,师传宏道,亦未足仿佛要津,拟议高论。
所以,拟议中的处罚措施出自于有关医疗保险的管理办法当中,可谓是正中要害。
潜在私人股本买家对这种拟议的结构不以为然。
拟议中的改革引起公众一片抗议的呼声。
政府已经公布了拟议成立的调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对拟议的改革所发出的强烈抗议。
其五,提出作者对于公务人员训练进修之策略拟议。文末则呼吁唯有重视人员素质的维持与精进,才能有卓越的绩效表现与组织革新。
当问及拟议的访问时,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我们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尽快获得尽可能清晰的事件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