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nǐrén
(1) 把事物人[.好工具]格化的修辞方式
英personify⒈ 与他人相比拟。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
⒉ 指向人。
引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 印捕、 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
⒊ 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引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拟nǐ(1)(动)设计;起草:草~。(2)(动)打算;想要。(3)(动)模仿:~态。
人读音:rén人rén(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拟人。小草总是那么勇敢,那么顽强,不畏惧,也不退缩。
拟人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味性。
拟人句: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蜻蜓,树木,夏天比拟做人,使景色有了人的神态心情动作,让描写的景色更加灵动,活泼。
树木忘记了开花是拟人句子。
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童话创作经常运用以物拟人的修词方法,叫比拟。
文章写得漂亮,是因为他善用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等。
小雨滴落到了雨伞上,像正在滑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