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相传舜的二臣名。 夔为乐官, 龙为谏官。
引《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孔传:“夔龙,二臣名。”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 夔龙廊庙珍。”
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明梁辰鱼《浣纱记·吴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鴟梟。”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 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⒉ 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引《红楼梦》第五三回:“上面两席是李婶娘、薛姨妈坐,东边单设一席,乃是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
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1.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
龙读音:lóng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这块玉牌呈长方形,上端穿孔,孔端两面刻划相同的夔龙纹,正面浅浮雕风景人物,一位玉面书生正在竹下吟风弄月,给人一种“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目前对于晚清遗老的研究还不为学界所关注,特别是对于晚清遗老陈夔龙的研究更是稀少。
龙纹最早是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座椅上铺有青色夔龙锦垫,与下面暗紫色波斯绒毯上的绯色牡丹相映,华贵又雅致,一看便知是新铺上去的,应该不会有人来撤换。
崔呈秀明白其中的厉害,所以这三天他和李夔龙绞尽脑汁,用尽心机,想要问出这几个人的口供。
钦奉明旨,再将纠参之疏查究,其参五虎,有谓典铨不公,李夔龙立地为堂,皆知挟卖官之资,以至吴淳夫不数月便跻卿贰,虽蔡邕一岁九迁,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