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文书的吏员。
⒈ 承办文书的吏员。
引《汉书·游侠传·陈遵》:“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李公佐大历中在庐州,有书吏王庚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騶呵辟,书吏遽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陈勋﹞闻真君传授吴猛道法,今治旌阳,恩乃百姓,遂来拜謁,愿投案下,充为书吏,使朝夕得领玄教。”
《红楼梦》第八六回:“监里提出薛蟠,刑房书吏俱一一点名。”
刘师培《论新政为民病之根》:“凡狱讼征科诸巨事,其有舞文曲法者,必绅耆为之通关节,书吏为之做爪牙。”
书shū(1)本义:(动)写字;记录;书写:(动)写字;记录;书写(2)(名)字体:隶~。(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4)(名)书信:家~。(5)(名)文件:说明~。
吏读音:lì吏lì(1)(名)旧社会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2)(名)旧社会泛指官吏:大~|酷~。
书吏见包拯盘根问底,心里有点发慌,吞吞吐吐地说实收……五百块。
协台衙门里,还是那间公事房,只是外间的公案前坐着一个新来的书吏。
知县见尸格已被书吏改轻,也不驳诘。
唐书吏,将卷宗给知府大人拿上来!
我的刑律还不错,所以,我是希望进刑房当书吏的。
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极。
从事文牍拟制、收发和管理的书吏,上下其手,舞文弄法,捞取好处是他们一贯的做法。
韦小宝拿起一件珠宝一看,写单的书吏便在单上将这件珠宝一笔划去,表示鳌拜府中从无此物。
却说小闺女的大姐,聘与偏关一书吏之子。
而其尤桀黠者,则进而为院司之书吏,以掣州县之权,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