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
⒈ 官名。 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 汉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时改称大理, 武帝时复称廷尉。 东汉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 北齐至明清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廷tíng(名)朝廷。
尉读音:wèi,yù[ wèi ]1.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2.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3. 〔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4. 姓。
晁错的廷尉署整天的盯着这些藩王抓小辫子,今天自己就给晁错找一个。
依法办事并敢于坚持正确主张,不以个人好恶来论罪,对皇上也不阿谀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间避免了许多冤案,得到了当时百姓的称颂。
二年夏,除长兼廷尉卿,寻行定州事。
陛下如问决狱的事,就责问廷尉;如问钱谷的事,就责问治粟内吏。
按照朝廷的规矩,正所谓刑不上大夫,要抄九卿以上官员的家,先要到黄门侍郎那里办理圣旨,然后再去廷尉那里要火票,接着需要去大司马那里借用兵符。
西汉的张释之,位居三公九卿中的廷尉要职,掌管全国的司法。
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
廷尉堂下大夫懦,张府门前车马稀。
圣主思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使故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
钟繇不负厚望,刻苦用功,长大后被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在宫中任过廷尉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的侍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