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
引《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时匈奴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
⒉ 指朝廷上的议论。
引清李慈铭《庚午书事》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廷tíng(名)朝廷。
议读音:yì议yì(1)(名)意见;言论:提~|建~|异~。(2)(动)商议;讨论:~价|~决|~事|~席|~院|~定书。
他任职于瓦洛伦议长在位的最后几天,并一直延续到帕尔帕廷议长的任期里。
随后,阿方辛总统和阿根廷议会创立了一个遗传数据国家库,接受来自失踪孩子祖父母和其他亲戚的唾液、头发和血样。
这等大事,臣等不敢自专,望陛下廷议后决出!
在和帕尔帕廷议长的一次秘密会谈中,他声明,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他,或者克隆人部队在头顶上飞来飞去逼他就范,他就不会签署条约。
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
在帕尔帕廷议长的统治下,议会卫队的左右被逐步边缘化。
一口蓝青官话,对于旧时文人而言,只对廷议和面奏有影响,但无妨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的鸿雁来往和公文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