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以杖刑责罚。
引《宋史·理宗纪二》:“州县官有罪,诸帅司毋輒加杖责。”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我与尔非怨讐,何苦日行杖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隋文帝自己就在朝廷上律外杀官员,并且允许长官对属官,以律轻情重为理由,杖责属官。”
杖zhàng(1)(名)拐杖、手杖。(2)(名)泛指棍棒:擀面~。
责读音:zé,zhài[ zé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2.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3. 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4. 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
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赛维鲁命令将此人惩以杖责,而他的传令官宣布道:“没有哪位平民在拥抱罗马人民的副将时能够不受惩罚。”。
夏皇植发穿冠道“尔等想造反不成,朕意已决尔等休的再议,谁若不从杖责出龙武殿。
我就要用杖责罚他们的过犯,用鞭责罚他们的罪孽。
宣徽使怒火中烧,立即下车,责问她一个二八丽人的年轻姑娘,怎么能如此无礼,杖责长者?妇女回答说这是我的长子!适才责打他,是因为他不听话。
像俗世里的鞭笞杖责山上倒是没有,不过山上刑罚峰里却多的是惩治人的招数。
有话好好说,看不见我在宴请客人吗,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待会自己下去领一百杖责,说,什么事?
按军规!私藏缴获财货、妄取民间财物,杖责八十军棍!
“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责,其父母必以为是此媳带来诸不利,故厌恶之,朝夕笞骂。
本官念你初犯,又是女流,法外施恩,判处杖责二十,来人啊,给我打!
本相爷代燕帝入境,你不来相接,理当问你大不敬之罪,法至当斩,念你马上就要成为国戚,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杖责二十,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