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
引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
《后汉书·曹褒传》:“以礼理人,以德化俗。”
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口号》:“文母忧懃初化俗,曾孙仁孝已通天。”
明何景明《忆昔行》:“君行访古兼化俗,长楫輶轩指南极。”
⒉ 教化与风俗。
引汉张衡《西京赋》:“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与推移。”
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於本,行起於心。”
教化与风俗。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俗读音:sú俗sú(1)(名)风俗:世~|习~。(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3)(形)庸俗:粗~|脱~。(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