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dàoyì
(1) 道德和正义
例道(好工具.)义上的支持英morality and justice⒈ 道德义理。
引《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唐李山甫《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
明冯梦龙《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
老舍《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着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中国人,也自傲是中国人。”
⒉ 阐明义理。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⒊ 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
引唐裴铏《传奇·高昱》:“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⒋ 谓一同修道的义友。
引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周家本事俗神,姨舅及道义咸恐是俗神所假,或谓欲染邪气,亟相蹙问。”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亲属道义,齎其上果,要往看之。”
清黄生《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
⒌ 道德和正义。
引明李贽《与周贵卿书》:“僕与先公正所谓道义之交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惩淫》:“客谢曰:‘我与若夫道义交,不敢为此兽行。’”
沙汀《困兽记》二五:“这就是没有爱情的结婚的结果啦!一点道义上的保障没有。”
道德和正义。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义读音:yì义yì(1)(名)正义:道~|大~灭亲|~不容辞。(2)(名)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演|~士。(3)(名)情谊:情~。(4)(名)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弟|~父。(5)(名)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6)(名)姓。义yì(名)意义;意思:字~|本~。
我国传统提倡道义之交,反对见利忘义。
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
对无耻的沉默即无耻,无耻即知识和道义的双重死亡;对无聊的不沉默即无聊,无聊即无耻和无知的双重重生。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非得要怎么做,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能做的,怎样合于道义就怎样做。
只有公理和道义,才能建立完善的法律;只有完善的法律,才能维护公理和道义。
像这种恶意中伤、罔顾道义的作为,真是大逆不道!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所有世界各地的人们,尽管地理,历史和文化,值得生活的尊严,那么我们在道义上有义务改变心态的人带入文化贫困。
战争中也必须坚持道义规则,正大光明。
毕竟原配是站在道义的高点,是正义的一方。
他只知东食西宿,占尽便宜,一点道义都没有。